"只有當媽媽的,最了解自己的小孩!!!"
這句話真是中肯的幾乎接近真理了;
因為我光用手摸就知道陳可愛一定是發燒啦,
光用觀察活動力和食慾就知道,這次是真的生大病了!
健康寶寶陳可愛在一歲又一個月大以前沒發過燒,
鼻涕流過兩次,其中一次還外加有點小咳嗽,
但是都無大礙,既沒有黃鼻涕,也沒有因此而影響睡眠,
活動力依舊旺盛,食慾也很好。
所以我和陳漢尼在"照護生病小嬰兒"那一欄上的經驗值是0。
2012年5月24日,早上醒來,我躺在床上餵陳可愛奶時,
一摸到他熱燙燙的身體,我就知道不妙了,
因為-->還真不是普通的燒燙啊!!!
早上九點鐘,我看著在我懷裡吸著奶的陳可愛,
兩個小臉頰紅撲撲的,乍看之下煞是可愛,
但是眼神並不像平常一般活潑跳躍,
大腿和小腿部位都有些許零星的小紅疹,
我馬上請陳漢尼拿體溫計來幫陳可愛量體溫,
耳溫槍測量到的溫度是38.8度C,
腋下體溫計量到的溫度是38.2度C。
當媽媽的直覺就是-->我的小寶貝生病了。
陳可愛是個大食怪這件事情眾所皆知,
為了測試陳可愛的食慾是否正常,
我破天荒的把所有他喜歡吃的東西一次全擺在桌上給他看,
(以往我不這樣做是因為大食怪定律就是-->"凡看到就非要吃到不可"!)
結果,我馬上發現,他食慾很差耶,
連他最愛吃的起司片,都只吃幾口就放棄了,
一罐優格也吃不完,至於Happytot,更是一看到就搖頭...。
精神狀況呢?
他早上起來沒多久,就出現疲態了,
吃完早餐後,只玩耍了一下下,就開始想要趴在我腿上休息,
當時大約是上午11:30am,
(通常健康的陳可愛會玩到下午三點左右才睡午覺)
我再把體溫計拿出來幫陳可愛量體溫,數值是39.0度C(腋下體溫),
"哇~~怎麼升高這麼多???"
所以我二話不說,馬上拿出陣痛解熱的"Acetaminophen"糖漿灌下去,
然後,把他抓起來,餵奶睡覺去~
午休睡起來的時候大約是下午1:30pm,
我再幫他量一次體溫,一樣是39.0度C(腋下體溫),
我心裡滴咕著:"怎麼會這樣?吃了Acetaminophen,燒還是不退呢?",
接著,我餵他吃午餐,
拿出珍貴的滴雞精加在我熬的粥裡,讓營養加倍,
結果,陳可愛雖然嘴巴含著粥,卻怎麼都不肯吞下去,
含不住的時候勉強吞下一小口,然後就馬上就哭哭啼啼抱怨起來,
到了下午之後,他水也不肯喝了,
誇張的是,連自己的口水都不肯吞,
小嘴嘟嘟的,閉緊緊的,把口水猛含在嘴裡,
兩頰含得累了,嘴巴一鬆,"啪答"一大口口水流下來~
下午三點半以後,陳可愛明顯的出現疲倦的神態,
對任何遊戲和故事都提不起精神,只想要我抱著他,
所以我就把揹帶拿出來,像個袋鼠媽媽似的,把陳可愛揹在身上,
我是橫了心,今天要寵著這個生病了的小孩,
要讓他徹底覺得"雖然我生病了,但是我不用怕,因為媽咪好愛我~",
我讓他無限暢飲我的奶,
(本來我已經開始戒奶之路,將餵奶量降為兩餐,早晚各一,其他時間完全不餵奶)
我讓他掛在我身上好久好久,
輕輕的搖他,拍他,跟他說話唱歌,
如果你問我:"不怕抱習慣?搖習慣?寵壞了?",
我不怕!一點都不怕!!
他都生病了,此時不寵他要甚麼時候寵?
我自己生病的時候,都希望得到多點呵護和疼愛,
更何況是一個小寶寶??
下午4:30pm,我又拿出體溫計來測體溫,數值為39.2度C(腋下),
怎麼又燒上去一點點了?真令人擔心!
之後,我讓陳可愛去睡覺,但是他睡不好,
看起來雖然很睏,卻睡不熟,一下下就醒來,
傍晚6:30pm,我再餵他吃"Acetaminophen"糖漿,
然後打開電腦,跟我爸視訊,
我需要他這個<老醫師+外公>的專業意見,
他聽我說完陳可愛的病徵之後提醒我應該帶陳可愛去給醫生看,
因為他擔心陳可愛不吞口水是因為喉嚨痛,
如果是一般的細菌或是病毒感染病不要緊,
萬一是扁桃腺發炎就需要立即治療,因為會有可能轉移到腎臟,
聽我爸這麼一說,陳漢尼立刻起身去跟醫院連絡想要預約看診,
值班的顧問護士問了陳漢尼很多很多問題,
還跟值班醫師搞了個三方通話,
講了大約20分鐘後,陳漢尼掛掉電話,
跟我說:"醫院方面希望我們馬上去急診室",
"蝦灰??急診??現在已經快八點了耶??大人小孩都還沒吃飯,還要搞這一招??"
不管我有多不想跑這一趟急診室,
但是醫生大人都說想看看陳可愛了,我能不去嗎???
晚上8:30pm,我們站在急診室內長長的報到隊伍裡,
等了一個小時後,終於輪到護士幫陳可愛做基本檢查,
此時,陳可愛的燒降下來到38.3度C(肛溫),活動力也稍微恢復些了,
然後我們被請到等候試去等待進病房讓醫生看診,
在那裡我把預先準備好的吐司、優格、起司和雞湯粥都拿出來給陳可愛吃,
他賞臉的吃了ㄧ些吐司和起司,
但是平常最愛的優格和粥全都不肯碰,
我後來才發現,喉嚨痛的時候,(因為隔四天後換我發燒喉嚨痛)
舉凡有點酸味或是一點點溫熱的東西,吃起來都會很刺激喉嚨,
那種刺痛感,真的會讓人想哭啊~
進了病房後,我很驚訝的發現,這個急診室病房好安靜啊,
跟我一直以來想像中的"菜市場般的急診室"差好多唷...,
等了一陣子,大約晚上10:00pm左右,醫生來了,
是一個年輕的女醫生,她的名牌上寫著"急診科醫生",
當下,我很是失望,(後來證明這個失望是對的)
她聽了陳可愛的病徵,檢查了陳可愛的眼耳口鼻,
"瞄"了一眼陳可愛手腳的疹子,
然後告訴我們陳可愛應該是得到一般性的咽喉感染,起因不明,
她要取一些檢體做篩檢,看看是不是細菌感染,
接下來就跟我們說:"在檢查結果出來前,我們無法排除細菌感染的可能性,但是我們可以現在就幫陳可愛打針抗生素,這樣起碼他已經獲得治療了,你們也就不用再擔心細菌感染這件事情。"
當下,我對那個醫生的診療很不具信心,
三個原因:
第一,她檢查幼童的手勢看起來非常生疏,我認為她很少接觸年紀這麼小的病人,而小兒科本是一門專科,沒有足夠的臨床經驗怎麼能夠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呢?
第二,她檢查得並不仔細,而且她竟然說陳可愛身上的小紅點不像是"疹子"?!!(怪哉...難道是蟲子咬嗎?)
第三,她沒有替陳可愛做"skin test",只問了陳可愛有沒有藥物過敏的前例,就主張替陳可愛施打盤尼西林那類的抗生素,這樣的判斷是很粗糙的,對於一個才13個月大的小孩,要施打抗生素前應該更謹慎小心才是。
雖然,我對這個診斷很質疑,
但是我還是答應讓陳可愛接受抗生素治療,
所以晚上11:45pm,在陳可愛吃了3ml的Ibuprofen糖漿,並挨了一針之後,
我們終於可以回家了。
至於,陳可愛到底生甚麼病,
我們還是完全不瞭解...。 ><
後記:
陳可愛於5/24/2012早上開始發燒,
一路往上燒到39.5度C(腋溫),
吃Acetaminophen後燒還是不退,吃了Ibuprofen才有起色,
當天晚上去了急診室,急診醫生沒有診斷出是甚麼病。
5/25/2012下午四點左右,陳可愛的燒完全退了,
也開始有點胃口肯吃東西,
跟主治醫生的辦公室通過電話後覺得應該不會有大礙,
護士更表示如果小朋友精神好,活動都可以照舊。
5/26/2012我們在家休息一整天,
陳可愛漸漸恢復正常,
開心玩耍,開心睡覺,食慾也漸漸恢復當中,
但是手腳的疹子卻越長越多,有些疹子甚至有水泡。
5/27/2012因為陳可愛恢復得很好,
我們就照原定計劃帶他和朋友們一起出去玩,
一整天,他開心得不得了,
吃飯也吃好多!
手腳的疹子還是多得不得了,屁股也長了些,看了有點嚇人,
5/28/2012因為不放心疹子的狀況,我們決定帶陳可愛去給醫生看,
這次乖乖的預約"小兒科醫師"看診,
三分鐘內醫生就診斷出來陳可愛得的病是"Hand-Foot-and-Mouth Disease",
醫生大人跟我們解釋了病徵,以及如何照護等細節,
還列印了相關資料給我們,
總算,陳可愛的病有個名稱了!!!
真相大白的同時,我和陳漢尼卻覺得對朋友們很不好意思,
因為我們不知道陳可愛的病是會傳染的啊~~~~~~
早知道,就不會讓他出去和大家鬼混了哩!
以下,是我們的醫院Kaiser Permanente給我們的資料,提供大家參考:

最後,總結一下本次陳可愛生病讓我學到的事情是:
1.小孩生病時最重要的是觀察他的"活動力",如果活動力很弱就應該立刻和醫生連絡。
2.生病時食慾不好是正常的,此時維持"液體"的攝取最重要。不要拘泥在"牛奶和水"這兩樣東西,應該嘗試給生病的小孩各種水份攝取的來源,像是:各種湯水,新鮮水果打的果汁,冰淇淋,和果凍。對於喉嚨痛的小朋友,冰水、西瓜汁、室溫的純雞湯汁(不加鹽)、冰牛奶、起司、吐司、果凍,以上這幾樣東西都會是營養和水份攝取的好來源。喉嚨痛的時候千萬不要餵小朋友橙橘類、酸的、熱的、辣的、鹹的東西,這幾樣都會讓喉嚨很刺痛。
3.小朋友發燒的時候不要幫他們穿太多衣服,因為這時候他們的身體需要散熱而不是保溫。美國醫生們的建議是,室溫維持在72F(約22度),穿短袖。
4.(個人想法)有親餵母奶的媽媽們,小寶寶生病時,如果甚麼都不想吃但是願意喝母奶,那就盡量把奶掏出來給他們吸吧!即便已經到了"戒奶"階段,即便奶量已經不多了,都盡量餵吧~因為小寶保發燒喉嚨痛時,最擔心他們會發生脫水現象,所以只要肯喝母奶就要謝天謝地了,千萬不要堅持甚麼戒奶原則而因小失大喔!
5.在病因未確認前不要帶小孩出去和別的孩童接觸,避免傳染給其他小孩。
6.陳可愛這個年紀的小孩(13個月),大多數的咽喉感染都是病毒,很少是細菌,所以打抗生素是沒有用的,服用或施打抗生素前應該要求醫生做篩檢,確定是細菌感染時再服用藥物。
7.小兒發高燒時,第一選擇的退燒藥是Ibuprofen,而不是Acetaminophen,因為Ibuprofen的解熱效果比較好。